首页 > 汽车 >

上汽大众签署新能源技术合作协议,新车型将于2026年起陆续发布

发布时间:2024-07-03 01:09:48来源:网络转载

6月27日下午,大众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合作再启新篇。大众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众在上海签署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在中国开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德双方共同为合资企业“技术赋能”,开启合资合作全新篇章。预计自2026年起,并跨越2030年,合作开发的多款插电混动车型、纯电车型将陆续推向市场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业务部总经理魏石楠,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吴博锐,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产品管理负责人高孟天(前排从左至右)参加了签约,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等共同见证了协议的签署。

https://cools.qctt.cn/1719497817514.png

一个多月前的5月20日,同样在上海,上汽集团与奥迪汽车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上汽奥迪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的联合开发,全新智能数字平台的生产基地也同步启动更新换代,新车将于2025年下线。随着此次多项合作开发协议的签署,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布局、技术能力将更为完善,产品型谱已规划到2030年后。

今年是上汽大众成立40周年,在过去40年的合作中,股东双方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合资企业的发展。上汽大众是中国最早的合资车企之一,也在行业中创下了多个第一,参与并推进了中国现代汽车工业从起步到融入全球汽车产业的共同发展与共创共赢。

“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电动化战略,并已制定明确的路线图。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充满活力、竞争激烈,持续加强与上汽集团的战略合作、推动上汽大众产品组合的电动化发展,对我们意义重大。因此,大众汽车集团将继续提供顶尖技术及创新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tter) 表示,“由此,大众汽车及其强大的合作伙伴将进一步加速上汽大众的转型。我们正拓展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阵容,并着力在持续增长的插电混动汽车领域加速布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选择。”

在合作的历程中,上汽集团也始终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与全球伙伴共建产业新格局,共享变革新机遇。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完成从‘跟跑’向‘并跑’再到‘领跑’的角色转换。上汽集团全力发展新智能电动车,智电创新技术行业领先,成功推出七大技术底座,面向未来打造具备‘强劲心、健壮身、智慧脑’的全新科技生命体,为汽车产业转型积极贡献智慧。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我们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持续不断技术赋能上汽大众,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技术创新、坚持合作共赢,秉持长期主义,不断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为全球汽车工业转型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让中国智造的影响力走向世界。”

当前中国车市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进程。此次签约,将汇聚上汽大众股东双方的优势资源,助力合资企业产品线的进一步丰富,推动合资企业产品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样化的选择。


分享到: 点赞 收藏 验证码错误 登录并评论

评论 0

暂无评论

作者信息

王双双

作品:737

认证:汽车头条新闻编辑

介绍:记录、见证并参与。

更多资讯推荐

手动版本不再推出,铃木Swift Sport即将停售 UCAR汽车网站 为了卖出车,这款路虎揽胜真打破了天花板 UCAR汽车网站 广丰设定2026进击时刻:发布4类新一代电池、端到端高阶智驾 明镜pro 巨变开始!告别技术“拿来主义”:上汽联手大众,开发插混纯电车 明镜pro 零跑C16上市15.98万起售,高管:降本不能以次充好 明镜pro 魏建军的周末之智驾游重庆:坚守安全底线,挑战智驾上限 车视轮谈 传祺M8 “非投机主义者”的胜利|汽势封面 汽势科技 文化与知识是助力正能量发生与放大,并非是某专家做负能量的事! CHE车说道 销量逐月走低,大众凌渡L,本以为是“王者”结果还是青铜 车市速递 零跑C16正式上市,走“理想”的路,能否实现热销? 文武车道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移动应用 营业执照 Copyright © 2023 北京智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7781号-5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738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